当前位置:首页 > 解梦 > 正文

跟着名师去读书|读懂学生:心之所向 身之所往

简介↑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读懂学生,一个令所有教育者始终努力去做,却又永远在路上的教育命题。 如何读懂新时代背景下...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读懂学生,一个令所有教育者始终努力去做,却又永远在路上的教育命题。

如何读懂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如何深层次多维度读懂学生,如何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如何在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培育……

以上诸多困扰教育者的有关“读懂学生”的问题,不仅彰显着“读懂学生”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还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更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品质。

跟着名师去读书|读懂学生:心之所向 身之所往

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所著《读懂学生》系列丛书直接回应了教育者的实际需要,不仅包括管理者、教师,同时也包括家长和社会,以上教育主体都可以从中找到有助于教育引导培育学生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读懂学生》系列丛书可以作为评估育人成效的重要指标依据,为义务教育工作成效评估提供专业支持。

从分析学情出发 真正走近学生

《读懂学生》系列丛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理论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是为学生人生奠基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学生、读懂学生,知晓学生的所言、所为、所思,有助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有助于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育人、育才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读懂学生》系列丛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重要方法基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务实而坚定,五育融合的路径清晰而明确,如何达成,如何实现,尤其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者、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者,要对现阶段学生关注什么、喜欢什么、困惑什么、苦恼什么,需要对未来社会需要什么、倡导什么、走向哪里、趋势发展等问题提前谋划和规划,提前进行改进和调整,而这些均要从调研学生情况开始,从分析学生学情开始。

家校社形成合力 真正读懂孩子

《读懂学生》系列丛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要素。身心健康已经成为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身体健康状况,例如肥胖、近视等需要控制,体能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手机、游戏等需要加以节制,动手实践、劳动实践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学生处理自己和同伴、和老师、和家长、和社会,甚至和自我的关系能力需要不断加强。身体健康需要学校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需要落实每日体育大课间等制度;心理健康需要我们多与学生谈话、沟通,需要创设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同理心,需要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总之,身心协调健康发展同样需要从读懂学生的原有基础和根源性问题开始。

《读懂学生》系列丛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家校共育、协同育人”的重要理念引领。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基于“读懂学生”这个前提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共育,才能真正达成协同育人的共同目标。学校应该是基于关系的网络,应延伸到实体校园之外,要与家庭、企业、社区组织、大学等社会组织进行深入、真实、持续和有机的融合,进而实现协同合力育人。家长也要主动与学校、教师保持良性且适当的关系,才能及时从学校获得帮助,获得对学生全面且重要的反馈,进而发挥对学生的辅助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校主导”是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育人的首要定位。“家庭基础”是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育人的重要支撑。“社会依托”是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育人的重要补充。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建立深度关联,实现深度融合,是共育将要去往的方向。

“读懂学生”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教育主张,是一个令所有教育者心驰神往的教育目标。日积跬步,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我们会经历不一样的风景,会收获不一样的成果!

文字:丁凤良(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校长)

编辑:张秋颖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发表评论